给艺考生同学们的一封公开信
亲爱的同学们:
你们好!
从今天开始,很荣幸,我将要成为你们的高考数学冲刺老师了,说荣幸是因为你们可能是将来的画家、设计师或名主持人。我可能是你们从小学到现任期最短的数学老师!
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---一方面是时间太短太短了,要浓缩出精华不易;另一方面我是位理工生,需要走近文科生的世界,尤其是艺术生的世界……但是大家知道吗?我是艺术生的父亲,也是艺术生的丈夫---也就是说,我可能是距离“艺术生”最近的数学老师。我知道并理解你们的所思所想、所爱所痛,我有信心带你们一起飞。相信在这短短的教学过程中,我能够更加走近你们,你们也能够喜欢我!
有些同学,可能会因为数学课程难学而丧失兴趣,或者觉得数学课程提分太难而难以重视。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可取的!实际上,你们数学课一时间难学好,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:一是花的时间少,二是学习的习惯不好,三是对数学的兴趣与感觉不够,四可能是在前两年没有合适的老师教你们。总之,除了第三点以外,只要我们改变一些以前的不良学习习惯,数学就会迎来实实在在的提分!加上我们这几个月将以前未学通的基本知识与题型,按专题扎扎实实地补缺补漏,相信你将会看到不一样的效果,最终我将让你们不这么讨厌数学,甚至爱上数学!
同学们,要想学好高中数学课程,首先要明白它的特点:
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逻辑性强不少,比大学逻辑性又弱不少。高中数学要说难也真是难,难不在于概念,而在于技巧性强,变化多端。不过好在大多数同学的目的不是要夺取高分,而是稳扎稳打拿到自己的期望分,这立足于常规的技巧就可以。现在的数学课程比起多年以前的数学课程,显著的变化就是内容变多、变杂了,内容多会有负担,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要求降低了,比如统计部分的题目,知识性比逻辑性强很多,且一般高考都有一个大题,做起来比其他大题容易多了,大家务必重视;关于算法的题目要求重点读懂框图,这也不是太难……
高中数学的公式其实不算太多,我专门整理了一本《高中数学公式及结论大全》送给你们。这本小书仅四十来页,现在是第四版,相对比较全了,按照我讲的专题内容排序。你们以后每次学数学时,请把它放在一旁,不清楚公式就拿出它来查一查,对于数学基础强的学生它可能用处不太大,对于基础偏弱的学生就很有用!有的学生学到最后,做了许多习题,学到了不少技巧,基本的公式还有很多记错了或记不住!考起试来一旦公式错了扣分严重,甚至被判零分,相当的吃亏,这样学习就本末倒置了。
大家学习数学,要注意逻辑性训练。短期内提高逻辑性不太现实,那就掌握些基本的逻辑罢。数学变化的是题型,不变的是逻辑。记忆题型而不掌握逻辑,数学将越学越乱,靠记忆,只能越记越糊涂,掌握逻辑的前提下记忆题型,数学就越学越轻松!另外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,数学课程系统性很强。环环相扣,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学习。
同学们,要想在短时间内数学有所提高,真心不太容易!因为学数学的特点就是“润物细无声”,慢慢地培养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,常常是很长一段时间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,一旦顿悟了,分数就会有一个很大的长进!所以我们需要有特别的耐心,最关键的是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!
策略之一:不求大求全,只求重点突破。求大求全的结果,就是样样懂一点,却样样稀松平常!这对数学课程尤其不利。因为高考的数学中一个题目往往考察好几个知识点,百分之五十与百分之零是一样的结果!所以,懂的务必尽量搞懂,实在难的、偏的题目就考虑任性放弃,“放弃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“得到”。我们重点突破自己能够搞定的题型,这里我们分出了41个专题,175种题型,我们也分析了历年的考题,哪些分值高,哪些分值低这些给你们要先认真看一下,然后自己先感觉下哪些题型是自己能突破的、或分值高的,重点拿下来,要学就学好这一点,学扎实一个点,拿下5分、学扎实一个点,拿下5分……看到自己能做的题型越来越多,必将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自信,同时又做到事半功倍。
高考难度比例大概是7:2:1:基础的题目占的比例很高,大概有105分,而中档的题目又有30分左右,最后15分左右才是难题。我们重点攻基础题,基础题是技巧不强的,即使有也是常规的技巧;中档的题目看运气,能拿多少分拿多少分;难题呢,放弃!但是也不见得一分都拿不到。例如,判断含参数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的大题,几乎不用考虑,先对它求导再说。而求导多练一阵子是不难做到求准确的;遇到圆锥曲线的大题,考虑直线与圆,也基本上将直线的方程代入圆锥曲线,这里后求两个根的和与积,这样写一般都不离谱,也就是说哪怕是那么难的题,也可以虎口拔牙得分的!
策略之二:时刻清楚自己的定位。定好位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,自己处于怎么样的位置,就做相应难度的习题,听相应难度的例题,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,心中惶恐焦虑。也就是说,你做的每一题,是不是适合自己,难度怎么样?心中要有数;做题后掌握了多少?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?心中也要有数。我给的题基本都有难度系数,可作为参考(难度系数1-5,各人情况不一样,自己可以调整)。
策略之三:知道怎么“听”、怎么“问”、怎么“写”。先说怎么听。当然要仔细听,但是不够,需不需要做笔记?需要,但是不是一味地不加思考地将老师的东西抄写下来,我的每一次的教案,都会发你们,所以,有些东西不一定要原样地记,这样你就没有时间思考了,这很糟糕是不是!一定要记重点,记框架,记方法,记自己不懂的部分,笔记不要求做得尽善尽美,把课堂上的重点记下来,哪怕稍微乱一点没有关系,关键是你记的是不是你需要的!
再说怎么问。我们有豪华的助教老师阵容,每门课都有专门的助教老师,这是别的机构不具备的优势,一定要好好地加以利用。是不是一味多问就可以呢?不完全是这样。我觉得,一发现不懂就问不见得好(当然比一点都不问好),这样自己不思考了,不深入研究了,自己的脑细胞不去开发,就一定会造成问的时候懂,自己拿起来又不会做的情况,必须自己先思考一阵,不要怕浪费时间,思考不是浪费时间,其间也可以查查公式,查查老师以前有没有讲过类似的题,这个题目不会做,至少问有些什么思路也好!问老师之前也试着讲讲自己的思路,然后对照老师的思路,这样对比之后知道自己差距和问题在那里,为什么自己想不到这个思路?问老师重点问方法,就是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,怎么想得到?这样问问题效率就很高。如果一个问题你想了半小时以上都不懂,就赶紧去问老师,不然自己闭门造车浪费宝贵的时间。
最后讲讲怎么写。做作业也很有讲究。数学的诀窍之一就是刷题,刷大量的题,这绝对没错,仅仅靠每个题型做一两道题真的不够(当然还要结合看自己的目标)。那么,刷题是不是闭着眼睛随便拿到题目就刷?不是的,这样做效率很低。你要知道你刷的题型是哪一类的?难度是不是适合你?我们这里有175种题型,你心里要大概有数,知道那一种题型是自己比较薄弱的,也就是清楚地刷题。自己拿得下的弱项多刷;分值高、高考出现频率多的多刷,也就刷题要“势利一点”。高考各专题考试的频率我们都作了统计,你们要先仔细地看。你每次做错的题,你有没有订正,如果没有订正,做题的意义就少了一半!每人要准备一本错题本,典型做错的要写下来订正(不典型的略过,时间不允许),错在那里要清楚;学习到每一个阶段,自己那些只是掌握了那些还没掌握,那些准备放弃,心里有数。
同学们,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哦!以前,可能没有老师象我这样给你们讲这些,或者你们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,数学没学好。现在,我们将最后学习一下数学,想想数学课程从小学伴随着我们到现在,以后再也不会专门学它了!带着这样一种“依依不舍”的情怀,我们以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,为数学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,这不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吗?或许有那么一天,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!所以重点心态要摆正,如果带着厌恶的心情是绝对学不好数学的。
加油!
爱你们的老师:邹群